12.05.2006

林端老師

今天林端老師穿的真是正式阿.難得的襯衫毛背心,還梳了頭髮呢(雖然看不太清楚)

我有在台大旁聽台大大三的社會學理論課程.老師是台大社會系的林端教授.

林端老師感覺是個非常深不可測的人,當然這不是要說他的心機很深(可能我還比較深).是想要表達他的學養真的是非常的淵源阿.他上課的時候並不會扯東道西的,大部分都是以當堂課授課的脈絡進行.不過當我自己發問或是他自己不小心多提了些什麼的時候,他那想要講下去又不得不打住的表情,背後好像都藏著不知道多少沒有辦法現在講明白的另一片天地的感覺.

而且他並不會讓人--一點都沒有--有賣弄的感覺.今天他說到這裡,感覺就真的是只能說到這裡了,不是不願意,是沒辦法講下去了.

他曾提到涂爾幹一天花18個小時作學問,然後說自己實在沒那個辦法,還不夠努力.但我還是深深的佩服,不知道要花多少的功夫和多少的歲月才有辦法達到向那樣的學養的境界.(另:林端老師感覺上是有點偏向涂爾幹的社會學,強調的是社會集體的精神,但並不是功能論,也不是簡單的實證典範.當然,要把誰歸類這種事情,向來都不是一件有品的事情)

老師平常相當的不修邊幅.不要說穿著好了,常常是某種毛都沒有注意到要刮(臉上的,請自行想像)就來上課了.今天難得穿著體面,而且該刮的都刮了,所以特別替他照個像,以玆紀念.請老師不要說我嘴賤,謝謝.

Enlightenment as Deception

這是補習班的某間教室.我平常上課的景象.

今天說到了法蘭克福學派,又講到所謂的文化工業理論.

Adorno用了Enlightenment as Deception (啟蒙作為一種欺騙)這樣的標題.闡述現代人連最後的文化的選擇,都被資本主義深深的控制著的過程.

法蘭克福學派提到現代人的消費習慣,不斷不斷的被企業所型塑.讓我們以為可以由消費產品的選擇來貼近自己的樣貌,也就是所謂我們自已的本質.

所以現代人不斷的去找尋所謂"適合"自己的商品.不管是在衣著上面,或是在其他的產品(如電子產品,家具,交通工具等等)上.我們都會去尋找我們"好像"喜歡而且適合我們的產品.

但那真的是貼近我們所謂的自己的本質的嗎?我們在不斷的被要求"品味",追求流行,並且以企業所謂的"個人化產品"向別人展現自己的同時,我們好像就以為那樣被強迫挑選出來的"自己",就是真正的自己,而且也沒有別的方式可以告訴別人自己是什了似的.

我們把商品的堆砌當成了自己的本質,把原來應該是客體的商品主體化了.而我們自己--原本應該是主體的我們--卻失去了主體性,變成必須要藉由那些"個性化"的商品才能"創造"我們自己.這是另外一種的異化(Alienation).

我非常的認同此派學者的說法.他們其實是馬克思主義的分支之一,因此當然是以批判為主,但這真的是非常的深入人心,而且是貼近現代社會的犀利批判.這也跟我向來許多的主張不謀而合.如果說人像馬克思的說法一樣,是有所謂的"本質"(馬克思用纇本質)話.我想應該不會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展現的.

當然這樣說法是可以用不著如此極端的.因為我們建構自己的方式常常是靠外界的幫忙(如Charles Cooley的Looking-glass self).選擇自己想要的商品本來也是很自然的行動.但現代社會已經畸形到必須用這樣的方式來向人展示自己.

如果連我們自己所謂的"品味"都是被迫型塑出來,我們的本質只限於從那些眾多的個性化商品中挑選.我想,如果我們真的有所謂的"自我的本質"的話,一定在我們心中默默的掉淚吧.

12.04.2006

四個月


四個月前,我從松山火車站取車,要騎回小巨蛋旁的救國團委會.短短大概五公里的車程,我大概花了三個小時.我不斷的迷失方位,手上新買的地圖太過詳細,根本搞不清楚現在到底在它劃的哪個區塊.

最令我難忘的是當我終於找到一條很大很直的信義路,而且應該是往我應該回的方向.正當我想著終於得救的時候,它竟然變成了單行道!我在一個五叉路口,一個非常大的路口,像拿破崙當時從俄羅斯撤退一樣,完全不顧任何交通規則和燈號,硬生生的逆向迴轉.倉皇的逃離那個路口.

那大概就是我對台北的印象.悶,熱,車子好多,人好多.沒有停下安靜,沒有不被利用的空間.沒有,抬頭就可以看到的廣闊天空.只能從各種建築物的牆缝中,找尋我想望的那一點藍.這是我從小就聽到的"台北的天空".